闵行如何让人越住越喜欢?家门口有良医,教育均衡有特色,九星崛起一座城……
闵行报记者 陈美玲丨文并图
这里是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,TA怎样变成创业创新的宝地?
这里是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,TA凭什么又将做些什么?
这里是上海医改前沿,TA如何实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?
这里是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,TA怎么做到均衡和特色兼具?
这里有中国市场第一村,TA怎样破茧成蝶,重塑昔日辉煌?
日前,区委书记朱芝松做客东方广播中心《市民与社会》节目,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对话,为大家呈现了一个“越住越喜欢”的闵行。
南部科创中心已经写入闵行区“十三五”的规划。未来,闵行的经济发展,尤其是科技发展,怎么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到这里来?
朱芝松:上海有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,东张江、西紫竹,遥相呼应。紫竹位于闵行南部,拥有7公里长岸线,周边有上海交通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,还有众多的科研院所,也是非常接近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(闵开发),区域位置非常好。
前段时间,区政府和申能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成立申能集团环境保护有限公司,共同推进闵行的环境保护工作,比如说水环境的监测、大气监测布点、分布式能源建设等。闵行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中,我们一定要推进环保技术的运用,实现绿色的发展。
提到紫竹创新创业走廊,区委、区政府也有一个整体部署。比如交通,虹梅南路高架通车了,15号轨交正在建设中,未来还有23号线,今年底开始实施S4辅道建设,增加南北通行的能力。又如教育,那里有华师大紫竹基础教育基地,从幼儿园到高中再到上大学,都没有问题。再如医疗,吴泾医院正在改成三级医院,吴泾地区医院也在改造中。还有,滨江公园也会为紫竹创新创业提供优美的环境。
我们把社会环境搞好,把生态搞好了,闵行就成为香饽饽了,企业不请它,也会自己来。
军民融合并入不容易,比如最早互联网是军工产品,现在已经变成民用产品了,它跨越的时间段很长。闵行要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,有什么优势?又有什么布局?闵行又有哪些可能是市民也用得上的高精尖科技产品?
朱芝松:无论是军用技术、民用技术发展到什么状况,两者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力。军民融合非常适合闵行的实际情况,闵行军民融合要素也相当具备。
2016年8月,闵行挂牌了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上海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两块牌子,正在代表上海市创建国家级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,努力打造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以产业发展为核心、以金融服务为突破、以人才育用为支撑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。
闵行军民融合的布局是“一体多翼一基地”。“一体”就是打造一个服务中心,比如军民技术的展示、交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。“多翼”是正在打造的航天“双创”中心,也就是探索军民融合,或者说军民技术、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中心。“一基地”是在浦江镇原有的航天产业基地划出1平方公里来,作为军民融合产业的产业承载基地。总而言之,就是要把体制机制创新工作、金融服务工作、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出来,产业承载基地布局好。上海军民融合产业基地,不仅为闵行服务,还要带动其他区域军民融合工作的推进。
至于军转民技术,月球车降落到地面时,如何让它缓慢下降,这里面有一个雷达系统,这个系统通过研发用在汽车上,可以变成防撞雷达,就能控制急刹车。当然,最大一个应用是气象卫星,这是航天技术,但是要说气象卫星到底是军用还是民用,可能两者兼具。
闵行有家庭医生刘玮被94岁老人信任的典型,但一个好的制度怎么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,这可能才是闵行的目标。今后,闵行如何做到医疗资源的均衡化?
朱芝松:闵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市民比较满意,说明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成效。闵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应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。
闵行非常注重基层百姓的看病问题,现在正在和大学附属三甲医院打造闵行医联体,就是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,目前已有8个医联体,目的是让老百姓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。
就全科医生、家庭医生来讲,闵行区实施得比较早,区里也采取了很多措施,比如对全科医生实施目标责任薪酬管理制度,保证全科医生多劳多得;又如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,不限户籍,直接进入事业编制,其他全科医生也不限户籍,同时把学历、学位、年龄门槛进一步降低,使闵行的全科医生队伍能够壮大起来,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家庭医生服务。
家庭医生一个片区一个片区跑非常辛苦,所以闵行以一公里为半径的小区建设了邻里中心,区委、区政府对邻里中心建设的要求是有家庭医生、为老服务和文体服务,使家庭医生为老人、签约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,有病到邻里中心,顺便活动活动。
闵行医联体建设成效也很明显。一是三级医院的专家团队还有特制的药品、优良的药品都下沉,老百姓在家附近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资源。二是信息共享可以实现远程会诊。三是通过专家带教,提升闵行医院水平。
资源的均衡化,要做的就是优质资源下沉,公共服务均等。我们也非常感谢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,对闵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予的帮助和支持。
以前,九星在大家印象中是一个大建材城或者一个建材市场。现在,九星正在转型改造,这是怎样一个项目?今后又将是怎样一个地方?
朱芝松:九星的转型改造问题,实质上是闵行的一个城市更新。未来,这里要打造一个国际家居建材贸易中心。
今年2月,九星市场关闭,清退了商户10080户,这个量是极其巨大的。九星出去的商户对这里依依不舍。现在,新九星还没有开建,已经有3500户商户签约了。当然,九星也会根据商户经营的品牌、业绩、诚信进行选择,不能什么业态都进来。原来九星都是现场钢锯、现场打磨、现场切割,不会有了。
今后,九宫格地块打造国际家具建材贸易中心,南面建设商品住宅、绿地、学校,还会建一所医疗设施。新九星有几个特点:第一,规模更大,新规划的九星,建筑面积有176万平方公里,比原来的面积大一倍;第二,业态更新,不光只有建材市场,城市功能更加完善;第三,服务更优,线上、线下进行互动;第四,布局更合理,所有的建筑也都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。
今后,九星不再是市场,而是九星城。现在还有一些村民没有签约的,希望能尽快签约。市政府已经把规划批下来了,我们力争年底开工,早一天开工,早一天建设好国际家具建材贸易中心“城”。
闵行这么大的一个区,教育发展要均衡,但均衡之后是不是就没有特色了?均衡和特色、优质之间,要怎么平衡?
朱芝松:闵行教育规模大,有22万学生、近2万名老师,幼儿园、中小学总共400所,这在全市是比较大的体量。这几年,闵行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,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速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,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源增多,市民对教育需求的标准也在提高。
闵行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先行试点区,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闵行的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,坚持科教、体教、艺教、医教相结合的策略。针对闵行区的不同特点,我们以学区化、集团化办学为主要抓手,实施教育国际化、信息化、优质化发展路径。现在,闵行已经初步建成四大教育集团,另外,今年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,就是想利用大学的优势带动中学的一些特色发展。
我们通过纵向的集团化办学和横向的学区化办学,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教学的互相切磋,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提高学生素质。
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在前,只有不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,才能更好地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现实。
猜你喜欢
△“光棍节”TA们等候“有缘人”, 2000多个岗位等你挑。
△今明两天“动手”,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 来告别单身……
△藤架、树阵、白鹭……苏州河生态廊道一期建成段抢先看!明年4.9公里建成
(本期编辑 袁玮 崔松鸽 陈春兰 )